本文為 2018 iSearch 台北:做自己流量的主人 議程中,波波黛莉 PopDaily 共同創辦人,黃晨皓所主講的「Facebook 紅利耗盡後的流量再成長策略」內容筆記,主要以個人觀點來解釋議程中所提到的幾個重點。

你的產品/品牌定位是什麼?
這是在談如何應用 SEO 增加流量之前,最優先釐清的問題。
最簡單的思考方式,就是清楚的用這句話描述你的產品/品牌:「哪些人透過你的產品/品牌,帶走什麼價值?」
這句話很簡單,只有兩個重點:
1. 哪些人?
2. 什麼價值?
哪些人:你的產品服務的對象是誰?這已經說到爛了。性別、年齡是基本,他們對什麼有興趣?在網路上被貼著哪些標籤?這些都是需要做功課的地方,否則你把一盤和牛端到吃素的人眼前也是白費力氣啊。
什麼價值: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為消費者帶來的價值最。常見企業誤以為的價值就是:「我的手機相機功能好、像素超高。」但實際上從消費者出發的價值可能會是:「幫你清晰記錄下寶貝成長的每一刻。」
以主講人黃晨皓的案例來說,一句話表達波波黛莉的定位就是:「20–35 歲的女性透過波波黛莉,帶走吃喝、玩樂、購物以及生活的所有資訊。」

SEO 策略:專注於解決問題
在這裡,黃晨皓認為有三個要素必須融入內容策略裡:
1. 搶認知
2. 搶時間
3. 搶錢
而其最終目標,都是為了解決消費者所遇到的問題。
認知:現代人的專注在一個內容的時間上相對少,因此作為一個內容提供者,必須要讓消費者愈快理解你在幹嘛愈好,這也是現在的內容多以白話溝通的原因。大家已經沒空理解你的五言絕句了,無法理解,我就走。
時間:時間是人類最有限的資源,每個人一天就24小時,因此能看到的內容也勢必有限,該如何讓人願意花時間觀看你的內容,甚至再繼續一個接著一個的看,就考驗內容製作與策展能力。
錢:這是所有企業的終極目標。隨著商業模式的不同,變現方式也不同。我個人認為,要搶錢的最佳策略,還是利用 SEO 協助將流量導入最大化,並持續優化銷售漏斗,做出絕佳轉化率。
這三個元素會因為你的產品/服務的不同,而對應到不同的項目,以波波黛莉來說,三個元素的對應分別會是:搶認知-資訊:提供購物決策、搶時間-互動:提供社交價值、搶錢-電商:提供知識學習。

讓你的品牌成為一個行為的代名詞
波波黛莉的策略,就是成為行業裡的第一名。創辦人黃晨皓跟朋友說:「你看,我們網站做得很大吧,幾乎涵蓋了台灣 20–35 歲的女生,搜尋女性相關的娛樂資訊我們也都在前幾名。」那位朋友卻只淡定的說:
『波波黛莉也就只是一條巷子裡面最大的店舖而已。』
什麼意思?
在這裡先舉一個例子,相信一定很多人都有租房的經驗。當你要租房,你會怎麼做?到搜尋引擎打上「台北 租屋」嗎?
不是,你會直接進入 591,根據你要的條件去設定,找到你要的房子。
再來一個例子,你現在告訴別人去網路上搜尋一下這個資料時會怎麼講?嘿,能幫我在網路上搜尋一下這個資料嗎?
不是,你會說:去 google 一下。
所以為什麼那位朋友說波波黛莉也就只是一條巷子裡面最大的店舖而已?因為波波黛莉這個品牌尚不能代表一個行為。在消費者搜尋相關關鍵字時,會找到波波黛莉。但大家卻不會主動進入波波黛莉尋找這些資訊。
想通了嗎?實際上你要做的是,讓你的品牌成為一個行為的代名詞。
在豁然開朗後,波波黛莉的策略也開始往這個方向前進:讓目標對象主動進入波波黛莉尋找這些資訊。

網站為終點,社群媒體只是分發渠道
很多做行銷的人常常會犯的錯誤,就是一股腦地把自己的內容往外放。明明有好的文章,卻放在 Facebook 或是轉載到其他網站上以追求流量。
但記住,你的網站是看的房子,要蓋路(社群媒體)好讓人走進來,最終目低,是要讓人造訪你的網站,千萬別本末倒置了。
(相關的概念我有在「創粉絲團就像蓋房子,你沒造路的話,怎麼會有人經過呢?」這篇裡面談過,若沒看過可以參考一下。)
目前 Google 演算法也針對「重複內容」進行大幅度的修改,過去若是以時間區隔,你的文章就算轉載給大網站,也有可能你自身的網頁搜尋結果排名是在較前面的,但目前已經更改為以網站權重計算。
假設同一篇文章同時在兩個網站上,則大網站(例如商業周刊)的搜尋結果排名會比較前面,你自己架的小網站,文章頁面則會被大幅往後移,所以若你的文章要同時放在兩個地方必須得再三評估。

再補充兩點黃晨皓有提到的概念
1. 貼近需求:你提供的內容必須真正的走進用戶的生活中,打到其痛點而非搔到癢點,也就是真的能為用戶解決問題,如此才能發揮產品/服務的價值。
2. 確認目標:當我們要達成一個目標時,有兩個要素會幫助我們達到目標,分別是「路徑」以及「資源」,路徑與資源有很多組合,但一定有一條最適合的。
具象來說,當你要去隔壁社區阿嬤家時,你不可能會選擇搭高鐵,而是會依你當時身上有的資源(錢)來選擇走路、騎腳踏車或搭公車。
但當你的目標不明確時,你的路徑選擇與資源分配就會變得很困難,因此在制訂策略前,務必確認自己將走到哪個位置。

用 SEO 實現流量再成長的核心
一句話:「確認自家產品/品牌定位後,專注於幫消費者解決問題,並成為消費者行為的代名詞。」